.
首页> 新闻中心

「深港月语·盒载时光」——可降解材料与城市记忆的可持续设计

深港月语·盒载时光:可降解材料与城市记忆的可持续设计

当深港双城的月光倾泻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月饼礼盒上,一场关于城市记忆与生态未来的对话悄然开启。设计师以环保材料为笔,城市记忆为墨,在方寸礼盒间勾勒出双城共生的可持续图景,让传统月礼成为承载历史温度与绿色承诺的“时光胶囊”。

材料革命:从海洋塑料到城市记忆载体

深圳与香港的设计团队联合发起“材料重生计划”,将废弃物转化为情感容器。在“维港潮生”礼盒中,盒体采用回收的香港渡轮缆绳与深圳海域打捞的塑料瓶,经粉碎、熔融后重塑为波浪形纹理。消费者触摸盒身时,能感受到两种材质的粗粝与光滑交织——缆绳的纤维感诉说着维多利亚港的百年航运史,塑料颗粒的透明度则映射着深圳湾的现代生态。盒内月饼托盘用甘蔗渣压制而成,表面蚀刻着深港双城的地标剪影:平安大厦与中环中心隔海相望,大鹏所城与赤柱炮台隔时空对话,让每一次开启都成为穿越双城历史的仪式。

更富创意的是“时光纤维”礼盒:盒体由深圳垃圾分类站回收的旧衣物与香港废旧报纸制成再生纤维布,通过激光切割技术拼贴出深港地铁线路图。消费者扫描盒身二维码,可查看每块布料对应的原始物品——某件校服来自福田中学,某张报纸报道过港珠澳大桥通车。月饼包装则采用蜂蜡布,食用后洗净可重复使用,成为收纳双城明信片的“记忆收纳袋”。

记忆解构:城市符号的可持续转译

设计师深谙“物证历史”的哲理,将双城记忆转化为可降解的视觉语言。香港老字号推出的“石墙树语”礼盒,盒盖用3D打印技术复刻中环石板街的纹理,材料取自拆除建筑的石材废料。盒内六枚月饼分别对应深港六处历史地标:流心奶黄馅包裹着大鹏所城的青砖粉末,抹茶绿豆馅混入赤柱监狱的旧砖灰烬,每一口都是对城市肌理的味觉考古。月饼托盘采用菌丝体生物材料,使用后埋入土中三个月即可完全降解,长出象征新生的深圳凤凰木或香港紫荆花。

“深港信件”礼盒则以时间轴为线索:盒体由可降解玉米淀粉制成,表面压印着1997-2023年深港双城的重大事件时间轴。消费者旋转盒身,内置的滚筒印章会依次露出不同年份的标志性图案——2003年非典时期的口罩、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路线、2018年广深港高铁通车时刻表。月饼包装纸采用种子纸,嵌入深港本土植物种子,食用后种植可长出携手共生的“双城植物”。

未来契约:一盒一世界的可持续承诺

这场设计实验的本质,是双城对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深港青年创业团队推出的“月过山海”礼盒,盒体采用海藻酸钠水凝胶,接触水分后逐渐透明,最终显露出内置的LED灯带,模拟月光穿透云层的动态效果。消费者每月将礼盒置于窗台,内置传感器会记录当月碳排放数据,换算成等量红树林种植面积显示在APP上。当十二个月过去,礼盒完全降解,而用户已通过日常行为为双城生态贡献了一片“数字红树林”。

当Z世代捧着“深港月语”礼盒穿行于双城街头,他们传递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份关于未来的契约——用可降解材料封存城市记忆,以可持续设计连接历史与明天,让深港的月光在环保与人文的交织中,照亮通向零碳未来的道路。这场发生在月饼盒上的绿色革命,最终指向的不仅是商业的创新,更是两个超级都市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下一辑:「未来之月·深圳造物」——元宇宙概念下的中秋礼盒新形态 上一辑:「湾区月圆·智造新礼」——AI生成设计×非遗手作的跨界实验
电话咨询
在线沟通